出国留学孩子如何避免成为海外校园被欺凌的对象?

  • 来源: 互联网
  • 发布时间: 2017-06-08 15:18
  • 责编: 网络

  去年,北京某小学的校园霸凌事件关注度持续增高。一位笔名为善因的妈妈,发表了一篇文章,控诉该小学对针对儿子的霸凌行为置之不理,将儿子被同学“兜头倒了一筐屎尿”的行为,形容为“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

  该事件不断发酵,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然而,对于想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来说,最为关心的只有一件事:如何避免孩子成为海外学生霸凌的目标?

  

出国留学孩子如何避免成为海外校园被欺凌的对象?

 

  今天,国际教育专家Emma Vanbergen 女士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供各位家长参考。

  欺凌并不是短期内才出现的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存在。与其说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如把它看成是人性缺点的暴露。

  英国和美国的学校对欺凌同学的事件从不姑息,这两国的多数学校在制止校园发生欺凌上态度更积极,措施更得力。中国留学生并不是一定会成为欺凌的对象。西方学校是绝对不会容忍种族主义的行为。一名学生一旦对其他学生进行种族主义言行攻击,那么这名学生会被立即勒令退学。当然,在这里不是说这两个国家的学校里就不存在欺负同学的现象,甚至某些学校也会对此类事件习以为常而熟视无睹。

  

欺凌并不是短期内才出现的现象,是人性缺点的暴露

 

  在这里给受欺负的学生提供几条有效的建议:

  在被欺负后切忌报复。

  回应会助长滋事者的气焰;如果你对其行为不做回应,那他们自然会自感无趣而悻悻离开。

  一旦欺凌的行为继续,那受害对象就要把受攻击的频率/时间,具体言论记录下来,并将这些告诉给学校教职人员。西方学校诸如像舍监,教师等多个监管职位上的教职员工都有妥善处理欺凌事件的能力。

  善待所有人(包括欺凌同学的人)。

  学生对自身言行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会对周围同学产生积极影响,喜欢欺负人的孩子也会敬而远之。

  学生应该广交朋友,结伴而行。

  喜欢欺负人的孩子通常不会选者一大群人作为攻击目标,而且,如果他们的朋友们够勇敢,更是会去解救受到欺凌的同伴!

  至于学生家长该如何保护学生不受欺凌,答案很简单---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及自爱观念。如果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能力认识充分,对自己很自信,同时还觉得自己是个很不错的人,那他受欺凌伤害的机率和程度就会非常的小,欺凌不会对他们正确的认识自身产生多大影响。

  

那他受欺凌伤害的机率和程度就会非常的小

 

  总的来说,不论在哪里上学,不论孩子在性格或长相上的差异,受欺凌的事件,或大或小往往都会发生。它无法避免的成为了人生成长中的一部分。最终认识到如何行之有效的处理被欺凌事件,如何正确面对不友好的言行,将让学生终生受益。

        本文来源:搜狐教育, 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好留学网(ID:meiguo2017)诚意编辑分享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看了【出国留学孩子如何避免成为海外校园被欺凌的对象?】的还看了下面的文章
相关文章
  •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留学热门国家,因其教学质量高,学习氛围浓厚,一流院校众多。那么 美国本科留学 该如何准备呢?下面是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赶紧收藏一下哦。 首先我
  • 经过一系列的申请努力,终于等来了心仪学校的offer和签证,是时候打包行李准备出发了。大家都知道去美国留学行李该带哪些呢?那么入境美国哪些物品是禁止携带的呢?以下好留学网
  • 一直以来,高考对于中国学生都是决定其未来的重要转折点,而近年来,高考的竞争越来越大,因此不少同学做两手准备,打算高考后申请美国大学。今天就和好留学网来看看高考生美
  • 虽然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目的地,但它也是最昂贵的选择之一。 然而,虽然 在美国留 学 的头条花费 可能令人望而生畏,通常涉及一系列五位数字,但 在您下定决心
留学指南
免费定制 留学计划
留学项目推荐 了解更多>
  • 1、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哪个好?

    2018.07.03
  • 2、美国本科留学该如何准备?

    2018.06.28
  • 3、美国留学行前物品准备清单表

    2018.06.28
  • 4、去美国留学需要多少费用?

    2018.06.26
  • 5、2017美国本科留学文理工商专业申请条件

    2017.05.11
  • 6、美国西东大学是野鸡大学吗?

    2017.05.11
  • 7、美国西东大学的会计课程怎么样?

    2017.03.15
  • 8、美国大学研究生专业排名:图书馆与信息科学

    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