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毕业了,回国了,才慢慢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想移民?
回国这段时间,情感中的我怀旧情绪爆棚,理智中的我又发现了中国现实社会中让我不适应,也无法理解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慢慢看懂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想移民,不仅仅是空气污染的问题。
有的人计划移民,有的人正在申请中,有的人已经办下来了,还有的人准备陪孩子到海外留学,很多人都说是为了“给自己找退路”。那么中国到底怎么了,让他们感觉无路可退呢?在本文中,我只是想从个人经历出发,略说一二。
罕见的互帮互助气氛
前几日从国内返回温哥华,在机场取行李,很多华裔乘客在转盘处等待行李到来。某个人的行李来了,总有身旁的人帮忙拉一把,帮忙的多数是力气大些的男士。也有人礼貌地给拿行李者让让地方,这样对方可以有更大空间、更方便取行李。如果有人取行李不小心碰撞到别人,会赶快一连串地说对不起。看到这种互帮互助又非常有礼貌的气氛,我真切体会到自己回到温哥华了,这个虽然几乎每日都阴雨连绵,大多数人却比较和善的城市。
(网络图片 图文无关)
突然想起我在北京机场取行李的一幕,看到行李来后,自己从围得严严实实的人缝中插过去,试图艰难取行李。的确挺艰难,几乎没有人给你让让地方,也没有人伸出手帮你拽一把,一个个看似高大的华裔男士冷漠站在一旁。我努力拿行李未果,只好等下一轮它再从转盘上转过来。这次找了个空间稍微大些的地方拿,幸运的是,有个好心人帮我一起拽,沉重的行李才被成功取出。这位好心人是位个子不高的女士,也应该是个当妈妈的人,大概看出我身边跟着个幼童取行李不容易。周围那些男士仍然是眼中空无一物的样子。
让我不理解的是,同样都是华人,为什么在温哥华机场和北京机场表现得不一样?难道是一到加拿大,华人就自动把个人改良,很自然地互帮互助、讲礼貌起来?只要有一个人那样做,其他人也情不自禁有样学样?也许是因为别人帮助了你,对你有礼貌,你也会回馈给周围的人,一种群体效应。
男人的绅士风度在哪里
上文已经提到取行李时,一些华裔男士的冷漠旁观态度,看来他们的绅士风度缺失了。缺失不仅体现在帮助他人上面,还有对女士的尊重。有一次在酒店居住时,早上坐电梯下楼吃早餐,笔者是最后一个上电梯的,站在最前面。到了餐厅那层,即使我不是女性,由于站在最外面,本该第一个出电梯,但事实是,背后几个高大的男士在电梯刚打开门后,就迫不及待往外冲,为了不和他们肢体冲突,我只好缩着肩膀躲在中间。
说实话,我当时真很惊诧,不知道这些男士怎么一点不知道尊重女性?我一下子想到温哥华的那些绅士们如何有礼貌地给老人孩子女士们耐心扶着电梯门,等所有人都下电梯了自己再出去。一个轻而易举的动作,耽误的那点时间,也不会损害什么个人利益,却那么难以做到么?
容易着急上火
在中国景点旅游,有时会听到一些游客在争吵,没想到有一次发生到自己身上。那天在公园门口,孩他爸刷了我们一家的门票卡,带着俩孩子先进了公园门,由于小儿子走得慢,我就在门外等着,没有着急地往前走。结果突然来了一家其他游客,挤到我前面,被工作人员刷门票卡进了公园。
我一开始并没有着急,心说他们先进就先进吧,我就在后面等等。孩他爸回头看到我还站在外面,就着急冲我喊,“你怎么还不进来?”他一着急我也着急了,好像在责怪我的样子,也喊,“是他们没有排队,挤到我前面去了。”
结果那家人不干了,说他们没有不排队,是工作人员让他们从这个门口进,不知道我在门口是要进去。我说,“你们也没问我是否在排队,就到我前面来了。”(我看来真是在加拿大住长了,习惯别人问你是否在排队,然后老老实实站你后面。)那家人的回答是,“你也没说你在排队呀。”是啊,我没有说,因为一开始不是想耐心等待他们进去,我再进么,不料孩他爸一句喊叫,让我突然着急起来。
我们就和那家人在公园入口吵吵了一阵,突然心里问自己一句,“天啊,我怎么跟人吵起架了?”连忙摆摆手,说“算了,算了,不说了”,带着孩子离开是非地,很奇怪自己为何那么容易着急上火?
孩子的快乐童年去哪里了
回忆起自己儿时在国内的求学生活,基本上是轻松愉快的。有考试,但也就是期中期末考试时学习紧张些,从小学到高中,只有在高三时睡觉才晚点,其他时候都9点多睡觉。有作业,但不多,抓紧时间也能很快完成,还能自觉预习下明天要学的课程,也有时间看看喜欢的小说、漫画、电视。课间时很开心地和好朋友在教室外玩耍,跳皮筋、扔沙包,追追闹闹之类。课外课也有,很少,比如自己很喜欢的写作课。
但现在中国孩子的学生时代变得让我非常不理解,一个朋友的儿子放学后在书房关门写作业,孩子爸爸一脸严肃地陪着,孩子出来给我们打招呼也是一脸郁闷的样子。作业做完终于被家长从书房中放出来,孩子的小脸立即兴高采烈起来,恢复本该拥有的模样,不停开心说话,热情招待客人。
从他身上可以看出,写作业真是折磨人的事情,一点乐趣没有。长期这样,学习是否真成了痛苦的来源?写作业,无论对孩子还是父母来讲,都成了每日生活中最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家庭氛围。整个家庭围着孩子的作业、学习转,正常么?
还有更让我无法想象的,这位朋友说孩子上学课间休息时,老师不让大家到室外玩,说是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学校担心他们玩耍时磕磕碰碰,再发生彼此的打闹纠纷,学生多,老师看管不过来。一开始我以为个别学校这样,结果一打听,很多学校都是如此。另一朋友称,曾有学生课间玩耍受伤,家长找学校讨说法。如果真是这样,那不是因噎废食么?也许学校该和家长签免责协议,象温哥华的学校一样。
我很奇怪地问北京的朋友,“课间时不出去玩,那学生呆在教室做什么?”几位朋友说有的学生写似乎永远写不完的作业,有的到走廊里来回走走,但被要求不可以打打闹闹。这一幕简直让我无法想象,跟监狱里的犯人放风有何区别?非常心疼这些孩子,就是让我重返校园,如此生活也太痛苦不堪。孩子的爱玩天性被打压,学习几乎完全成了任务,而不是兴趣。
所以很多家长看到子女的痛苦,想要移民,让年龄不大的他们长期留学,或者带着孩子短期到海外上一段时间课,父母有一方陪读。但这些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长才能做到的,那些没有条件的怎么办?退路难道只有移民或留学这一条?中国教育改革说了这么多年,怎么改成这样?
移民加拿大十一年,笔者深深明白如果华人把移民当成退路,这条路将走得磕磕碰碰、充满艰辛,日子长了还会多出无法摆脱的思乡愁绪。内心并不赞成太多人移民,尤其是有些人不适合移民。在这里只能希望中国在各方面变得越来越好,不仅仅是经济,还有文化、教育、社会风气。
想起在杭州看到的暖心一幕:有人从人行横道过马路,行驶中的公交车慢慢停了下来,耐心等待行人过马路。这在汽车常常不让行人的中国很是罕见,朋友说这是当地政府规定,哪辆车不礼让过马路行人,被路人举报后,司机会受处罚。真是很好的规定,希望中国在各领域的人性化规定越来越多,自觉遵守的人也越来越多。
大叔闲话夹杂广告:
我相信这段文字对于那些在英国生活了3年,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华人学生群体来讲,可能是更加深有感触的。
如果当初没出国,也就无所谓了,没有来过英国,也自然不会对英国的人,物,环境有所眷恋。
没有来过英国,自然也不会有太多的比较,如果只是生活,其实,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中国,都是一样的。 能来英国留学的孩子,其实大部分的家庭环境都是比较优越的,而且也比较能吃苦的。
这么多年看着很多留学生们,来的来,走的走,大部分毕业生,其实对于英国都是有一种英伦情节的,特别是女生。 做过一个统计,大约90%以上的英国女性毕业生,内心都是喜欢英国的生活的。 事实也证明,在英国留下来的或者目前的学生比例当中,男女比例应该在4:6 或者3:7左右。
男生通常回中国的比例比女生要大,一方面是因为男性的特点,对事业的追求。 回到中国后,无论是就业,创业,还是进入家族企业,都相对于女性而言发展空间更大。
女生相对更加感性,追求的更多的可能是自己心中的感觉,而不完全是对事业或者金钱的追求。 更追求的可能是内心自己的感受,追求的是一种与中国不同的生活方式。
有可能简单的从生活质量上看会有所下降,但是女性可能更加看重的可能是这个国家的人文,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和方法,这种自由的味道,可能是女性更加愿意留在英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留在英国?难吗?很难!难吗?也不难?
决定能否留在英国的,从来不是学历,金钱,而是:
做事的速度 ------ 执行力
比如,现在你饿了,你想烤鸡翅吃。你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在脑子里构想如何烤一对美味的鸡翅,不是去想如何调制腌料,不是去想黑胡椒用哪个牌子的好,而是立刻去菜市场买一包鸡翅膀回来。
速度是第一要诀,其他任何一切都建立在速度的基础上。
连鸡翅膀都没买,要其他的有什么用呢。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当你做事的速度足够快,执行力足够强,你会深信:这的确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你会发现,你想要达到的目标,追求的梦想,一定是能够实现的。
当你做事的速度太慢,你会抱怨:这时代,简直坏得不像话。为什么她想做什么就能做到什么,为什么钱都被人家赚了,红利期的好处都被先行者瓜分完毕了,风口上那只飞翔的猪永远不是自己。
你的心态日益扭曲,你原本的激情早就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中,消失殆尽。
事实上,这些人都是被自己拖垮的。大部分人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决心。其实就是差那么一点点,只要动动手,日后的所有情况都将发生改变。你不用和那些金字塔尖的牛人比,光是和那些足够成功的普通人比就够了。
当你将自己和那些成功的普通人比较,你会发现,你和他之间的差别,其实就是当初“动手做了”和“没动手做”的差别。你和他之间的巨大鸿沟,就是当时一个微小的执行力所引发的蝴蝶效应。
大家都是普通人,普通的容颜,普通的身材,普通的心智。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谁也不比谁机智多少,智商都是中国人的平均水平,大约105左右。二话不说就把事先做了的人,成功的几率要远高于那些明日复明日的人。
现在假设,有100个人要做事。
其中50个人的心态都是:“算了,有时间再说”,或者“下次!下次我一定去做这件事”。
其中有30个人犹豫一阵,决定小试一下,但还没怎么开始尝试,就觉得太难太烦,于是放弃。
其中有12个人推进了计划,但由于种种阻碍的原因,停下脚步。
其中有5个人,在计划之后完成了大概,获得少许成就感,就此止步。
只有最后3个人,立马开干、雷厉风行、决策果断,抢到了优先权,提前抓住了机会,并且时时跟进。
这3个人做事的速度,最终决定了一个事实:
他们,一定会跑在大部分人的前面。
无论是做大事业,大生意,还是做小事情,小生意,其实,都是在于执行力这一关键问题。
过去这么多年的辅导英国创业移民的经验,告诉大叔,真正成功获的,走到最后的,并不是那些智商高的,聪明的。反而是那些看起来不善于言谈的,但是执行力强的。
因为不善言谈,所以很少出去交际,因为执行力强,所以屡败屡战,当竞争对手在外面交际,在各种场面中混迹的时候,真正的执行者在奋不顾身的执行,试错,检讨,再试错,反馈,再执行!
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其实,在英国,所有的行业都适用这个原则:
要想做的比你的竞争对手要好的唯一关键是什么?
要想比你的同事要表现的更加优秀的关键是什么?
是:
执行力!
过去半年,在伦敦连续做了五场的英国创业及创业签证讲座,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部分经过我们辅导的申请人都获得了学校的推荐,从伦敦的city,到北部的杜伦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考文垂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等。 而且大部分获得学校推荐的申请人都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所谓很强的执行力,其实,无非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退缩,不给自己找借口,想尽一切方法去达到目标,仅此而已!
很难吗?其实所有人都有这个执行力,只不过是有些人被逼出了执行力,还有很多人,仍然自己在骗自己,自己在安慰自己,或者说,并不是真正的希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本文来源:搜狐教育, 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好留学网(ID:meiguo2017)诚意编辑分享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